2023年,4月12日—4月14日,中國教育后勤展,在江蘇南京盛大舉行。在展會現場,貓先生提出的“共建綠色校園,以環保的方式生活”的品牌理念,深受與會嘉賓的認可。
現場展示的貓先生智能回收設備H180和Hone,也讓不大的展位門庭若市,咨詢絡繹不絕。
“綠色校園”是本次展會主題之一。
2020年,國家提出,“2030年實現碳達峰,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”。
2021年,生態環境部擬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首次將“無廢校園”建設納入目標中。
2022年,教育部印發《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》,要求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教育教學;以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提升教育服務貢獻力;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校園建設。
由此可見,“綠色校園”并非一個名詞,更多的是代表著未來校園建設的趨勢。
正如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說:綠色校園建設全面深入,凸顯綠色發展理念的綠色校園,將成為高校校園規劃建設主旋律。
貓先生智能回收產品在社區運營良好的效果,讓多場景推廣變成了可能。
“綠色校園”建設,不能忽視學生的利益
“綠色校園”的建設,不該是空中樓閣,而應該走入學生中間,匹配學生的需求。習慣的養成,除了需要正確的教育,更需要物質和精神的激勵。
在校園貓的實際運營中,當學生在踐行環保行動時。我們變“無償”為“有償”;變“現金”為“積分”。有償的行為,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;積分的價值,可以在配套的各種服務和消費中實現抵扣,讓原本屬于學生的,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兌現。通過這樣一套閉環,既培養了綠色消費的理念,又加快了綠色校園建設的步伐。無形之中,賦予了環保以育人為目標的教育責任。
“綠色校園”建設,需要科技的加持
傳統的資源回收,通常是靠人力來完成。低效率的同時,無形之中也是在破壞校園的整體環境。在教育部印發的《方案》中,也提及,要鼓勵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進步成果優先在學校傳播。于是,我們推出了適合學校不同場景的,有科技加持的智能回收設備。
通過智能設備,可實現二手/閑置交易、再生資源回收。在物盡其用的同時,讓環保行為更高效、更便捷。
“綠色校園”建設,需要更多人的參與
綠色校園的建設,不是一朝一夕,也不是一腔熱血的單打獨斗。它需要更多的人參與,它需要更多的人將其奉為畢生的事業。
在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摸索,我們探尋出一條可行性很高的道路?,F在,我們誠邀更多的人與我們一起,去實現“綠色校園”這個美好藍圖。在結合實際情況后,我們推出以下三種模式,供您選擇。
1、直接采購,直接收益;
2、協同運營,合作共贏;
3、區域代理,共同成長。
過往的三年,我們被迫吞下環境破壞后的苦果。對學生而言,那近乎封閉的三年時光,成為了他們青春之路上永遠的痛。
在很多人看來,垃圾分類,再生資源回收,廢舊資源循環利用。只是“綠色校園”建設中,一個很小的細分領域。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。改變都是從小事開始,只有理念的不斷深入,才能讓我們的期許落地生根。
正因為如此,校園貓義無反顧地選擇校園,深耕環保。我們希望自己的努力,可以讓時代的驕子們,在校園中,感受到環保的魅力。我們希望自己的付出,可以讓時代的寵兒們,在離校后,依然踐行環保行為。我們希望可以與你,與你們并肩。讓“低碳向未來”的愿景,在更多的高校實現。